1979年10月,叶剑英元帅收到了一封极不寻常的来信,这封信来自他的老相识——东北老兵王玉瓒。
6000字的信件中,王玉瓒陈述了一个事实:1936年“西安事变”,真正带队活捉蒋介石的人并非孙铭九,而是他本人。
不可否认,西安事变中打响“捉蒋”第一枪的人到底是谁,有关于这一段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真相,竟被世人谬传了许多年。
正如王玉瓒在信件中最后说的那样,倘若自己在扭曲史实,的确没有必要在大众都认定孙铭九为“捉蒋第一人”的当下去冒如此奉献颠倒黑白。
王玉瓒是谁?他口中的孙铭九又是谁?43年过去了,为何年迈的王玉瓒偏偏要在已经尘埃落定的史实面前较真,这一切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?
如今看来,叶剑英元帅面对这封信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疑问,正是源于他的授意以及对史实真实性抱着的严苛态度,有关于西安事变“捉蒋第一人”的问题得到真相的确认。
西安事变,中国抗争史中最不应被抹杀与忽视的重要部分,澄清临潼华清池“捉蒋”全过程,是对国人负责,也是逝去的周总理最重要的遗愿。
从西安事变到1979年,人们了解事件全貌主要是通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《西行漫记》中记载的有关于孙铭九对这起事件的回忆,还有就是孙铭九本人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解放日报》、《文汇报》中发表了众多有关于自己捉蒋全过程的描述。
虽说史学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孙铭九是“捉蒋第一人”的说法深信不疑,可在一些严谨的学者看来,孙铭九的描述中还是存在着不少值得怀疑的地方,甚至是叶剑英元帅在心中对于这段史实也有着一些小困惑。
首先,在孙铭九提供的资料中,始终对王玉瓒只字不提,这一点明显标志着孙铭九的叙述在情理上存在说不通的地方。
从对历史真相的严谨记录态度来说,孙铭九在资料中不曾提到过当时身为卫队第一营营长的王玉瓒,且将自己卫队第二营营长的身份也模糊成了卫队营长。
其次,有关于最重要的活捉计划场景描述中,孙铭九的多次描述也出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。
比如说,在活捉最重要的情节描述中,“直捣五间厅”与“不知蒋住的五间厅具体方位”这样的说辞明显前后矛盾。
如此反差不禁让人生疑:当时并不知五间厅具体方位的行动小组,又何来孙铭九口中的“直捣”一说?
虽说孙铭九叙述的史实存在漏洞,可几十年来并未有人提出过有根据性的质疑,人们自然无法笃定他的说辞存在虚构成分,最多也只能认定其描述史实不够严谨。
直到1979年10月,如开篇提到的一样,叶剑英元帅收到的这封东北老兵的来信,终于揭开了西安事变那一段史实的真实面目,人们终于知道了王玉瓒这一重要人物。
之所以王玉瓒选择在43年后揭露此事,其中有很多逼不得已,从躲避蒋介石被迫选择在军中低调处世,到和平年代的蒙冤服刑,在他自身难保的艰难岁月中,事实就这样遭到了谬传。
首先,在孙铭九提供的资料中,始终对王玉瓒只字不提,这一点明显标志着孙铭九的叙述在情理上存在说不通的地方。
从对历史真相的严谨记录态度来说,孙铭九在资料中不曾提到过当时身为卫队第一营营长的王玉瓒,且将自己卫队第二营营长的身份也模糊成了卫队营长。
其次,有关于最重要的活捉计划场景描述中,孙铭九的多次描述也出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。
比如说,在活捉最重要的情节描述中,“直捣五间厅”与“不知蒋住的五间厅具体方位”这样的说辞明显前后矛盾。
如此反差不禁让人生疑:当时并不知五间厅具体方位的行动小组,又何来孙铭九口中的“直捣”一说?
虽说孙铭九叙述的史实存在漏洞,可几十年来并未有人提出过有根据性的质疑,人们自然无法笃定他的说辞存在虚构成分,最多也只能认定其描述史实不够严谨。
直到1979年10月,如开篇提到的一样,叶剑英元帅收到的这封东北老兵的来信,终于揭开了西安事变那一段史实的真实面目,人们终于知道了王玉瓒这一重要人物。
之所以王玉瓒选择在43年后揭露此事,其中有很多逼不得已,从躲避蒋介石被迫选择在军中低调处世,到和平年代的蒙冤服刑,在他自身难保的艰难岁月中,事实就这样遭到了谬传。
那么这样一段被后人谬传多年的史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在王玉瓒留下的资料中,对于“捉蒋”过程进行了极为细致、严谨地描述。
1896年,出生在辽宁锦州一座村庄的王玉瓒,18岁时加入东北军,33岁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被调至张学良身边工作。
1930年11月12日,张学良来到南京任职陆海空副司令,王玉瓒身为随行人员之一
1935年,他被任职平津卫戍司令部卫队营营长,负责当时重要人物的警卫与保护工作,这也成为了他日后得以主导“捉蒋”行动的关键。
1936年12月4日,当时的蒋介石为逼迫张、杨两将军参与“剿共”又一次来到西安,入住华清池,而王玉瓒接到的守卫任务恰恰是华清池的外围警卫,也就是说,除了蒋介石的贴身警卫以外,当时的王玉瓒是有机会离蒋最近的那个人。
12月10日,张学良又一次来到华清池五间厅进行“力谏”,他希望蒋介石能全力投入抗日,此时一意孤行只会成为民族罪人,而这一次的他依旧带着家仇国恨怅然离开。
12月11日,蒋介石与张学良又一次进行长谈,16时多,即将离开华清池的张学良叫上正在执勤的王玉瓒一起离开。
来到东门里东大街路南的金家巷一号,在张学良与王玉瓒的独处中,王玉瓒接到了一条特殊指令:“命令你把蒋委员长请进城来!”
当王玉瓒又听到张学良口中“要抓活的,不许打死他”这一命令后才发觉,屡次力谏不成的张将军终于要进行“兵谏”了。
对于王玉瓒而言,他对于蒋介石曾提出的“攮外必先安内”部署早就恨得咬牙启齿,甚至好几次都想趁守卫职务之便直接结果了蒋介石,所以对于张学良下达的指令,他的内心并未感到恐惧,甚至还有难以言表的兴奋。
两人一番缜密部署后,直到12日凌晨2时,王玉瓒才离开公馆,随即骑着摩托车沿路进行行动部署。
他先是来到十里铺向骑兵连长传达捉蒋命令,随即命令灞桥镇的手枪排参与行动,随后又命令一连进行宪兵队缴械、换南大门守卫等行动前准备。
之所以各部分力量的集结都是由王玉瓒亲自传达命令,正是源于“捉蒋”行动极为秘密,为谨慎起见,各部队事先是互不通气的。
凌晨4时,一路部署完毕的王玉瓒终于赶回华清池,当天的临潼原野天寒地冻且一片寂静。
王玉瓒穿过庭院,三园门就在眼前,他先是对蒋介石一名卫队步哨连击三发,随后命令守卫一营战士展开进攻,此时的孙铭九还在前来支援的路上。
在王玉瓒的回忆中提到,当他将门内的哨兵击毙在地,西安事变正式拉开帷幕,而他也瞬间从蒋介石的保卫者变身为“捉蒋”先行官。
此时的王玉瓒带着部下王世民、马体玉等人冲进三园门,在击毙多名侍卫后,其余蒋介石的侍卫们只能凭借门窗拼死抵抗。
随后,孙铭九率领的卫队二营与王玉瓒一营金万普带领的手枪排汇合,一众人乘卡车赶来参加战斗,此时的骊山山谷中到处充斥着枪声与手榴弹声。
当王玉瓒与王世民快步来到蒋介石居住的三号厅后,只见蒋介石的卧室空无一人,可被窝余温尚存,且蒋介石的随身衣物也并未带走,桌上的杯子里甚至还放着他的假牙。
由此,王玉瓒断定,蒋介石一定是匆忙趁乱逃了出去,此刻,他又接到了张学良的电话:“捉不到蒋,以叛逆论处!”
对于王玉瓒来说,他并不在意什么叛逆罪,甚至不曾将死生大事放在心上,此刻他在意的是活捉蒋介石以求不耽误两军大计。
当一营手枪排战士石志中报告在后墙发现一只鞋时,王玉瓒判断蒋介石极有可能已越墙逃上骊山,随即命令一营战士左侧搜山,孙铭九则命令其他营战士从右侧搜山。
一行人搜山之际,天色已微明,骊山北坡上到处都是搜寻蒋介石的士兵,最终,他们在距离五间厅500米开外的半山腰处发现了躲在大石与杂草丛中瑟瑟发抖的蒋介石。
而在实施抓捕过程中,也是王玉瓒第一个来到蒋介石的身边将其抓住并交由战士架持的,此时的他算是圆满完成了“捉蒋”任务,行动队将蒋介石从骊山北坡“请”到山下,又由谭海等人将其押送会西安新城大楼,那里正是张、杨两将军的临时联合指挥部。
至此,西安事变有关“捉蒋”全过程就已清晰明了,而王玉瓒也是不容置疑的“捉蒋第一人”。
事实上,在“捉蒋”行动完成后,东北军军官内部在对于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上,大多不赞成和平解决,正式源于当时周恩来与叶剑英的出现,整件事才得以扭转乾坤,而就是因为此次会面,才让王玉瓒对叶剑英印象深刻,多年后唯独致信于他,原因就在这里。
虽说王玉瓒因华清池“捉蒋”成功得到张学良嘉奖,可在之后的战争岁月中,为了避开蒋介石的注意,他也只能远避云南军中,直到云南起义。
1956年,在西安事变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上,王玉瓒因为在抚顺监狱蒙冤服刑未能参加。
世事无常,对于王玉瓒来说,他因各种原因错过了公开真相的机会,也才让孙铭九冒名顶替长达43年之久,好在,一切尘埃落定时,英雄得以归位,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!
-
点赞
(6) -
喜欢
(7) -
玫瑰
(7) -
笑脸
(6)
-
产品不错
(7) -
款式新颖
(7) -
价格合理
(7) -
交货及时
(6) -
讲究信用
(6) -
服务周到
(8) -
待人和气
(6) -
交通方便
(7)
1、本网展示的内容见“信息来源”,其真实性请网友自主核实,对不正常要求预付定金、中介费或其他费用等的,都可能是欺诈信息,请务必谨慎,以防上当受骗!
2、以上展示的信息由网友发布提供,如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,或者有冒犯肖像及不良信息的请立即致电客服删除!客服电话:0575-85672028,手机/微信:15313206870,并立即发邮件至523138820@qq.com、301053658@qq.com。
相关资讯
- 1888年,李鸿章把22岁的女儿给老大臣,两人的后代如今家喻户晓
- 德国出土3000年前宝剑:神奇一幕再现,西方考古让人质疑
- 1953年,毛主席视察安庆,突然想起了陈独秀,于是便问地委书记:陈独秀家还有谁?殊不知,就是这简单的一问,给陈独秀后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转变......
- 1951年,广西一名土匪被判死刑,然而就在被枪决前,他竟拿出一小瓶药水交给了监狱管理员,令人惊讶的是,没过几天政府竟然放了他,还让他当上了药厂的厂长。
- 邓小平对毛主席纪念馆的评价:建是不妥当的,但也不赞成拆掉。
- 美国记者与周恩来握手,故意掏手帕不停擦手,周总理一招轻松反击
- 1950年,39岁的钱学森带着妻儿准备回国。当他上美国港口时,却被美国扣押下了。美方把他监禁在特米那岛上,拘留了14天,直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1.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,才释放了他。
- 1988年,朱镕基自我评价:我讲三条,特别是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
- 他56岁任浙江省长,在位时贡献突出,老百姓评价很高,今年90岁
- 他63岁任浙江省委书记,67岁任公安部长,官至国务委员,功勋卓越
- 八路军山东纵队两位旅长授上将,为何总指挥仅仅授中将?
- 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夫人,两人相识于井冈山,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,贺子珍整整陪伴了毛主席十年。